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十個皇帝,康熙只排上第七,第一才是千古一帝!

我國曆史上一共四百二十二位皇帝,有被百姓們稱讚的明君,也有被百姓唾罵的昏君,還有在當時被罵,然後被後世讚揚的明君。

在封建時代,社會的進步離不開一位賢明的君主,在這四百多位皇帝中,又有哪些皇帝可稱明君?哪位皇帝的貢獻最大?哪位皇帝的風評最好

結束分裂破敗局面

無論是多麼賢明的帝王,也無法改變歷史的趨勢,最多也就是減緩浪潮的到來。就算是周文王和周武王這樣的賢明之君,他們所開創的周朝也有分崩離析的那一天。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天下大勢所趨,改朝換代是不可避免的。

在亂世之中,能夠力挽狂瀾,將破碎的國家統一起來的,可稱明君。

自周朝皇室衰弱之後,天下各個諸侯國全都自立為王,互相攻伐,這段時期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這種混亂一直持續了五百多年,一直持續到秦始皇以壓倒性的國力統一了六國。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他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就算秦始皇沒有其他的成就,他也足以青史留名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讓“統一”這件事深入人心。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秦始皇已經霸佔了“千古一帝”這個名號兩千多年。

而且不管再過多久,這個名號也依然屬於他,這是歷史對開創者的獎勵,對敢於爭先之人的讚揚。在皇帝貢獻排名這件事上,秦始皇排第二,誰敢排第一?

而在秦始皇之後的下一位完成了“統一”的帝王,是隋文帝楊堅。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不如春秋戰國時期持續的時間長,但是隋文帝出兵統一南北朝時,中原大地處在戰亂中已經有三百多年了。

隋文帝帶兵收復南陳,標誌著南北分裂時期的結束。

隋文帝完成大一統之後,他的功績也不輸秦始皇,隋煬帝研究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

雖然隋朝也是二世而亡,但是隋朝的貢獻甚至比某些傳承了一百多年的王朝還要多,對後世的影響更為深刻,因此隋文帝可排第二名。

促進民族融合共存

歷史上貢獻最少的統一王朝是晉朝,晉朝時發生了一件比較重大的事,史稱“五胡亂華”。

在五胡亂華時期,有許多少數民族湧入中原地區。多種文化的交匯,必然會引發衝突,而這場衝突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

司馬睿建立東晉之後偏安一隅,北方大片土地就讓給了那些少數民族。

在這些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中,佔據最大一塊地盤,後來還統一了北方的國家,是由拓跋鮮卑族建立的北魏。

為了解決中原漢人與胡人之間的矛盾,北魏孝文帝實行了“孝文漢化”政策。

五胡亂華發生後,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不可避免,但是依然有一些人因此產生衝突。北魏孝文帝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鮮卑漢化。

孝文帝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極力融合鮮卑族與漢族,他甚至強制讓鮮卑貴族學校漢語,要是漢語學不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後來孝文帝直接將都城遷到了河南洛陽,更進一步促進了鮮卑族與漢族的文化融合。

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不可避免,與其花大力氣抵制,不如從一開始便坦然接受,兩個民族之間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謀求共同發展,這才是正解。

孝文帝的民族漢化政策,對中華民族的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因此孝文帝能排上第三名。而在孝文帝之後,還有一位皇帝對漢文化也很感興趣,就是元朝的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一直就很喜歡漢文化,他手下還有一個金蓮川幕府,這裡全是為他出謀劃策的漢人。

忽必烈正是靠著這群人的計策,才能擊敗自己的弟弟,奪得蒙古帝國大汗的位置。

在此之後,忽必烈也推行了一系列促進蒙漢融合的政策,同時遺留在中原大地上的女真人,也開始了與漢人的融合。這些政策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越來越強大,因此忽必烈可以排第四位。

維護國家領土完整

在保證了國家統一,民族和睦之後,就要開始抵禦境外勢力的入侵了,這種事從古至今未曾斷絕。

從秦漢時期的匈奴,再到隋唐時期的突厥,以及宋朝的契丹和女真,他們永遠在覬覦著中原大地。而那些保護了國家領土完整的皇帝,當然是明君。

漢朝第七位皇帝,漢武帝劉徹,從他的廟號“武”裡便能看出來,他一定是一位喜歡動武的皇帝,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漢武帝在位期間,向周邊的少數民族發動了數十場大型戰爭,讓這些屢屢騷擾大漢邊疆的胡人不敢再靠近大漢。

除了欺負這些小部族,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才是真正的大行動。在霍去病的帶領下,漢軍將匈奴打到大漠以北,從此西域地區再次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漢武帝覺得只把匈奴趕遠一些不太安全,後來又出兵將匈奴趕到了歐洲地區。

別看匈奴不是漢軍的對手,他們對於那時候的歐洲人來說,是如同天兵天將一般的軍隊,歐洲人還給匈奴軍隊起了個名,叫“上帝之鞭”。

漢武帝趕走了匈奴,收復了西域,還打通了絲綢之路,他的功績如此超凡,為什麼只能排在第五呢?

漢武帝功勞確實大,但是漢朝的百姓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文景之治”中積攢的國力,被漢武帝一朝便消耗殆盡,導致國內百姓民不聊生,各行各業百廢待興。

因此漢武帝雖然有功,但是他的窮兵黷武也算大過。

漢武帝之後,再一次發生大面積國土丟失事件時,是在唐朝滅亡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

後晉的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拱手讓出,導致北方大片土地都暴露在敵軍的眼皮子底下,這也直接導致了北宋南宋兩朝的風雨。

一直到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將蒙古人趕回草原,一路北上,將幽雲十六州以及遼東地區全部收復,北方的大面積國土這才被收復。

就連我們如今的首都北京,也是那個時候才收回的,那時候的北京還算是邊疆地區。

後來朱棣奪了皇位之後,他將大明的都城從應天改為了自己的封地,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由此還留下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記錄。

朱元璋收復了“離家”數百年的幽雲十六州,讓漢人重新回到了這片土地,可以排在第六名。

在明朝之後的清朝,並沒有什麼出色的戰績,但是康熙皇帝與俄國的雅克薩之戰確實是一場經典的戰役。

原本囂張的沙俄,也在這次戰爭之後不敢再靠近大清的邊疆。這雖然是一場自衛反擊戰,但是這次戰爭的勝利依然很有意義。

當時的沙俄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擴張,他們試圖侵佔大清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而雅克薩之戰的勝利,遏制了沙俄幾十年的侵略行動,讓東北邊疆在一百多年內再也沒有發生過此類事件。

康熙雖然打了很多仗,唯獨這一戰十分優秀,因此康熙排第七名。

保障百姓安居樂業

內憂外患全都解決以後,皇帝們就該想想怎麼讓百姓們過得更好了,其實最有代表性的皇帝當屬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漢文帝在登基之日,已經是西漢垂危之時,劉邦死前為大漢留下的基業,被呂雉毀了個一乾二淨,如果沒有一位明君指導,恐怕西漢危矣。

就在這個時候,漢文帝站了出來,他以身作則,帶頭提倡節儉,朝中大臣們也紛紛學習,一時間朝中吏治都好了不少。

漢文帝還下令輕徭薄賦,讓百姓們得以休養生息,使得西漢又一步步昌盛起來了。後來的漢景帝也延續了漢文帝的政策,因此這段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

在漢文帝之後的另一位與民休養的皇帝就是大唐貞觀之治的開創者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位期間,也是輕徭薄賦,令百姓們安居樂業。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

在李世民之後,緊接著便是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並不比李世民差多少,李隆基早期的治國方略也很英明,唐玄宗對於賦稅制度的修改,讓後來的百姓們受益良多。

在李隆基的治理下,唐朝再一次進入了國泰民安的時期。

漢文帝雖然讓百姓安居樂業,但是邊疆戰事卻十分保守,導致大漢邊疆出了問題;李世民雖然開創了大唐盛世,但是他這個皇位來得確實不光彩。

唐玄宗雖然早期英明神武,但是他後來迷戀楊玉環,引發了安史之亂,成為了大唐由盛轉衰的關鍵,因此他們只能排八、九、十了。

這十位帝王,無一不是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明君,雖然他們有優點也有缺點,但這並不影響這些皇帝的偉大

當然,歷史上做出了貢獻的肯定也不止這十位,還有很多皇帝有著自己的功績,也正是他們,決定了中華民族歷史的走向。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