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飛機寧願繞路,也不敢從西藏上空飛越?那裡有什麼可怕的?
當我們仔細觀察全球飛行航線圖時,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的青藏高原彷彿缺了一塊,飛機靠近這裡都要繞道走。是山太高,翻不過去嗎?還是飛機也會像人一樣,患上“高原反應”?
青藏高原這片被譽為“世界屋脊”的地區,平均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其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更是聳立天際,海拔達到了驚人的8000多米。這樣的高度,對於任何飛行器來說,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
不過飛機的飛行高度也是很高的,在航行的時候會根據航線長度以及飛行需求等多種因素來靈活調整。短航線飛機的飛行高度通常在6000米至9000米之間,長航線飛機則一般在8000米至12600米高空飛行。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不論哪種飛機只需繞過青藏高原的幾座最高峰便能安全通行,那麼,為何航空公司還是選擇避而遠之呢?
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先來看一段歷史。
在二戰時期,為了共同抵抗日本,在滇緬公路被封鎖的情況下,中美兩國曾聯手開闢了一條穿越青藏高原的空中生命線即駝峰航線。這條航線的最高飛行海拔有7000米,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輸送了寶貴的戰略物資。
但是,駝峰航線的代價也是極為慘重的,可以說是用血鋪出來的航線。在三年的飛行中,共有594架軍用運輸飛機失蹤或報廢, 墜毀率超過了驚人的50%,許多殘骸至今都沒找到。
是什麼導致了駝峰航線如此高的損失率?
首要原因便是青藏高原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高海拔,儘管飛機的飛行高度看似足以應對,但在實際飛行中,飛機可能會遇到各種突發情況。
例如,當飛機上緊急情況需要處理,或者貨艙出現嚴重問題時,往往需要迅速下降飛行高度。而在高原地區,這樣的下降可能意味著災難性的後果。飛行高度下降到3500米左右,飛機就要面對青藏高原的群峰了,一旦發生撞擊,後果將不堪設想。不要認為青藏高原天很藍,那是你沒見過它下雪起霧的時候,印度洋暖溼氣流被喜馬拉雅山阻擋,在交界處氣候極其多變。即便是直升機飛的慢一點,在青藏高原也要倍加小心。
除了雨霧天氣比較多外,在喜馬拉雅山脈一帶,由於山脈高聳入雲,當強風掠過時,空氣會隨著山脈的形狀形成波浪形的流動。這種流動狀態極易引發大氣湍流,而大氣湍流正是飛機飛行中最大的“隱形殺手”。它會導致飛機出現劇烈的顛簸和震動,嚴重威脅乘客的安全。更糟糕的是,由於青藏高原地區汙染較小,大氣湍流往往更加隱蔽且難以被雷達識別。渾水大家不敢趟,可清澈見底的河淹死的人最多,因為容易讓人產生誤判。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還可能會突然遭遇晴空湍流,而飛行員卻毫無防備,這樣的情況下,飛機的安全自然無法得到保障。
此外,青藏高原的稀薄空氣也給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帶來了不便。在高原地區,由於空氣稀薄,飛機的升力和阻力都會相應減小,這意味著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需要更長的距離來加速和減速。就以西藏邦達機場為例,其最長的民航跑道有5500米,比一般跑道還要長出700米之多。
為了節省油耗,許多民用飛機也不願意在這裡轉場,幾個國際上著名的民航客機制造大公司,對青藏高原的氣流環境也不上心,沒有詳細的資料庫,當然也很難統計出來。在這塊地方,即便是解放軍的炮兵部隊,都要準備一個與低海拔地區不一樣的高原射表。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值得一說,那就是西藏人口太少,到這裡的飛機數量自然不多。目前整個青藏高原叫得上名字的民用機場不超過10個,而你要知道這是一塊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地區,相當於內地的七八個省那麼大的面積,常駐人口也只有360多萬,好多牧民藏民一輩子沒有出過西藏,沒有坐飛機的需求。
近些年進藏旅遊比較火爆,遊客進藏的交通工具有很多,有開挖掘機的、騎小毛驢的、騎腳踏車的、騎馬的甚至還有開著三輪小吃車的,總之五花八門,就是很少見坐飛機去西藏的,除非是去辦正事。大多數人去西藏旅遊都是自駕和坐火車,順便欣賞沿途的風景。
因此西藏的飛機航線很少,即便是現在很多客機安全效能都提高了,這裡依舊是沒有多少飛機。但是對於西藏本地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汙染小,天更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