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韃靼、女真,都是哪人?看完你就明白了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描寫了唐朝的戍邊將士們對抗突厥的戰鬥。
不只是唐朝,從秦朝開始,北方的各種遊牧民族就一直不安分,總想著南下作亂。
從漢朝霍去病對付的匈奴,又到唐朝薛仁貴對付的突厥,再到北宋的楊家將對付的契丹族,南宋岳飛對抗的女真族,這些傢伙都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他們又為何總是想南下?
秦漢時期匈奴族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匈奴就已經是一個十分強大的民族了,但是匈奴並不是在秦漢時期出現的。追根溯源,匈奴甚至在三皇五帝時期便已經存在了。
只不過當時的他們還不叫這個名字,那時的匈奴被叫做淳維。他們是蚩尤的後裔,天生就是打家劫舍的料。
當初蚩尤被炎黃二帝打敗後,他的子民們四散而逃,有一支就逃到了北方的草原上,當起了遊牧民族。
當時北方的生存條件很惡劣,因此為了搶奪資源,他們一直都有著南下掠奪的“習俗”,這也就是後來匈奴南下的起源。
周朝八百年的歷史,誕生了春秋戰國時代,這時的中原大地各個國家忙著內戰,無暇顧及匈奴的發展。
於是北方的匈奴趁此機會,發展成了一個強大的民族,信仰攻伐之神的他們十分擅長戰鬥,這讓邊境地區計程車兵和百姓苦不堪言。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舉國之力修建了一道長城,只為了擋住南下的匈奴,從此之後我們便有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侵略的屏障,這也是唯一一道屏障。
秦朝只是擋住了匈奴,而到了漢武帝時期,劉徹就要對匈奴動手了。
在霍去病和衛青的努力下,匈奴被打得分裂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投降了漢朝,另一部分被打得逃到了很遠的地方,從此不敢再回來。
匈奴的威脅從此就消散了,雖然匈奴並未被滅族,但是他們也翻不起什麼大的風浪了,最多也就是在天下大亂時湊個熱鬧。
五胡亂華鮮卑族
東漢滅亡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司馬氏不會治國,導致了一場“八王之亂”,而包括匈奴在內的一些少數民族,也趁此機會開始了“五胡亂華”。
這五胡分別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他們五個只是代表,實際上遠遠不止五個民族在趁亂搞事。
在“五胡亂華”的最後,是鮮卑族獲得了勝利,拓跋氏鮮卑族建立起了一個較為統一的北魏政權。
鮮卑族來自蒙古草原的東北角,起源於東北四大民族之一的東胡。
東胡分為了兩支,其中一支遷徙到了鮮卑山附近,因此也就有了鮮卑族。
鮮卑族的北魏被滅亡後,大部分鮮卑人依然留在了當地,逐漸與漢人融合,而且還有不少人並未退出歷史舞臺。
隋唐時期很常見的宇文氏家族,他們就是鮮卑族的。還有楊堅的獨孤皇后,獨孤氏也是鮮卑族人。
當初北魏的拓跋鮮卑族被打敗之前,有一個鮮卑族的奴隸跑了,這個人很聰明,他躲進了西北大漠裡,還召集了一些人馬,逐漸建立起了一個新的部族,這便是柔然族。
柔然族在南北朝時期佔據了西域大部分地區,並且一直與北魏政權保持著敵對關係,誰也不服誰。
但是柔然族畢竟只是由一些亡命徒臨時組建的,因此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牢靠,很快就因為族中內亂而導致國力下降,被周邊的另一個部族消滅了。
柔然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由於是鮮卑族分支,因此也在歷史上留了名。
隋唐時期突厥人
剛才我們說佔據了西域大漠的柔然被另一個部族滅亡了,那麼是誰滅亡了柔然?正是隋唐時期的大患突厥。
突厥也是一個遊牧民族,據說他們是逃走的那部分匈奴人的一支,是那些匈奴人與野狼的孩子。
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是也可以推斷出,突厥人跟匈奴人應該關係很近。
最初的突厥人來自阿爾泰山地區,他們佔領西域後,屢屢進犯唐朝邊疆。李世民曾派出多位大將對付東突厥,最終滅亡了。
到了唐高宗年間,李治曾派出程咬金作為行軍大總管進攻突厥,最終消滅了西突厥,從此西域就成了大唐的領土。
後來唐朝安置的突厥舊部再次發起了叛亂,但是很快就被解決,自此之後,突厥人便不被大唐接受,將他們趕走了。
被迫遷徙的突厥人來到了西亞與東歐地區,在這裡定居下來,並與當地民族融合,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北宋時期契丹人
唐朝解體之後,中土大地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時期非常混亂,而在這片混亂中,北方草原上的契丹族崛起了。
之前我們說過東北四大民族之一的東胡分為了兩支,一支成了鮮卑族,而另一支則是留在了草原上。
留在草原上的這一支與敗逃的匈奴人結合,於是就出現了後來的契丹族。由於匈奴人被漢軍追殺,因此他們不敢自稱匈奴,於是就起了個新名字叫做契丹。
在唐朝末年,契丹族出現了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機的首領,在他的帶領下,契丹飛快地崛起了。
契丹族崛起之後,先是將草原上的數個部族收為了“小弟”,建立了一個以契丹族為主體,其他民族為輔助的國家——遼國。
由於石敬瑭的“賣國求榮”,讓中原大地上的燕雲十六州落入了契丹人之手,這也間接導致了宋朝數百年的卑微。
趙匡胤發動了陳橋驛兵變,建立了宋朝,但是由於燕雲十六州丟了,所以長城也沒了,大宋與遼國之間根本沒有東西能攔住契丹人的鐵騎。
因此北宋只能靠簽訂《澶淵之盟》,靠每年向契丹人進貢才能維持兩國之間的和平。
南宋時期女真人
由於《澶淵之盟》的存在,遼國與大宋之間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在這個世紀中,草原上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原本強盛的契丹族遼國開始衰落,之前被契丹族奴役的女真族開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之後,將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分而治之”。
他們將女真族的貴族安置在一個地方,將女真族的底層安置在另一個地方,契丹人認為這樣就能有效防止契丹族人的崛起,維持自己的統治。
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底層女真人中出現了一個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趁著遼國無暇顧及他們,將所有的女真部族都聯合了起來,建立了金國。
隨後金國人又聯合遼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比如北宋、西夏等國家,一同反抗遼國。
此時的遼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最終在數個國家的圍攻下被消滅了。
遼國的部分領土都落入了金國的手裡,金國一下子成了最強大的國家。
北宋出兵幫了金國,所以想向金國討回當初被契丹人佔領的燕雲十六州,但是金國不同意,並且直接跟北宋撕破了臉皮,開始出兵攻打北宋。
就北宋軍隊那點戰鬥力,根本不是金軍的對手,因此根本攔不住金軍的鐵騎,北宋從此滅亡。宋高宗南下逃命,依靠長江天險才勉強沒被金軍抓到。
這時候就是女真人的巔峰了,後來岳飛帶著岳家軍出征,金人又被趕回了黃河邊,可惜南宋有個秦檜,讓岳飛的努力功虧一簣。
元朝的蒙古族與韃靼
金國和南宋在這邊拉扯的時候,草原上的蒙古族崛起了,孛兒只斤·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成立了蒙古汗國。
透過追根溯源發現,最早的蒙古族也是東胡的一支,因為他們的文化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
當時沒有跟離開的那一部分東胡,也產生了分裂,一部分人成了契丹族,而另一部分則稱室韋族。
室韋人又分為了南室韋、北室韋等多個分支,這些部族總稱為達怛,也就是“韃靼”。在達怛中的一支被稱為蒙古的部族逐漸強盛起來,他們又將整個部族的名字改為了“蒙古”。
蒙古諸部之間關係並不是很密切,但是在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被推舉為大汗後,蒙古各部團結起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鐵騎的第一次出征就滅掉了西夏國,讓當時正在與南宋對峙的金國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機,不久之後,成吉思汗果然突襲了金國國都,金國滅亡。
大量的女真人留滯在中原,與當地的漢人融合了。少部分的女真人逃到了高麗,一直到明朝建立才敢回來。
而蒙古族消滅金人之後,對南宋也不會手軟,最終忽必烈帶兵滅掉了南宋,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
但是元朝的壽命並不長,南宋滅亡還不到百年,元朝就被朱元璋給推翻了,蒙古人又被趕回了草原上。
而被趕回去的這些蒙古人,在明朝又被稱為韃靼,不過這個“韃靼”跟之前的那個“達怛”意義並不相同。
之前被蒙古趕走的那些女真人,在明朝時又回到了東三省。幾百年後的他們中出了一個努爾哈赤,又建立了一個金國,史稱後金。
後金又改名為大清,女真人南下入關,建立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而他們也不再自稱女真人,而是改成了滿人。
從古至今,各個民族之間相互融合,相互接納已經習以為常。
南宋時期滯留在中原大地上的金人不計其數,他們就生活在黃河以北地區,說不定每個北方人的身上,都有一點金人的血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