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不缺人,為何卻大力推行無人科技!這背後的原因你知道嗎?
前兩天我路過家門口的工廠,發現門口掛著"智慧製造基地"的牌子,進去一看,原來熱火朝天干活的工人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機器人。記得以前這廠子裡天天人來人往的,現在可好,冷清得讓人直髮愁。
這事讓我想起前不久坐計程車時跟司機聊天,老師傅愁眉苦臉地說:"現在無人駕駛計程車都上路了,我們這些老司機怎麼辦啊?"這話說得我心裡一咯噔。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進步嗎?可不是嘛,機器人幹活確實又快又好,無人駕駛汽車也不會疲勞犯困。2024年10月的資料顯示,全國已經有超過200家工廠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無人駕駛計程車在北上廣深等15個城市投入運營,每天服務乘客數量突破10萬人次。
我就琢磨了,咱們中國有14億人口,光是每年大學畢業生就有1000多萬,工作都不好找。這會兒機器人又來搶飯碗,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前幾天我去採訪了一位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人老張。他說:"我在流水線上幹了15年,突然廠子說要全面自動化,讓我們自願離職。我都45歲了,上有老下有小,到哪再找工作去?"聽著這話,我心裡直泛酸。
不過話說回來,站在企業老闆的角度想想也能理解。一臺機器人幹活頂好幾個工人,不用發工資,不用繳社保,還能24小時不停工。算筆經濟賬,老闆肯定更願意用機器啊。
我找了個做自動化裝置的工程師聊了聊,他給我算了筆賬:一條全自動生產線投入使用後,生產效率提高了300%,產品不良率從5%降到了0.5%,一年就能省下幾百萬的人工成本。這麼一對比,誰還願意用人啊?
可是,這麼發展下去,咱老百姓的飯碗怎麼辦?我就琢磨,是不是可以這樣:
政府得給力啊,比如說開些培訓班,教工人們掌握新技術。我聽說深圳有個工廠就幹得不錯,把原來的普工培訓成裝置操作員,工資不降反升。
企業也得有擔當,不能光想著賺錢。我採訪過一家企業,他們搞自動化的同時,專門成立了個"人才轉型中心",幫原來的工人找新崗位,有的去學修機器人,有的去做品質檢驗,反正不讓一個人流落街頭。
老百姓自己也得學點新本事。現在網上課程那麼多,想學什麼都行。我認識個原來開計程車的師傅,現在改行做網約車排程員了,月收入還比以前高呢。
說句實在話,科技發展擋不住,但是咱得想辦法讓它更有人情味兒。我去日本考察過,看到他們的工廠裡機器人和工人配合得可好了,機器乾重活累活,人負責思考和監督,這不挺好嘛?
你看啊,現在咱們政府也在重視這事。今年7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關於支援傳統產業工人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2000億元支援工人轉型。各地也紛紛出臺配套政策,光是北京市就設立了50億元的專項基金。
說到底,科技發展是好事,但不能光講效率不顧人情。咱們中國人最講究和氣生財,發展科技也得讓老百姓過得舒心。
【總結:本文以個人視角切入,討論了無人工廠和無人駕駛發展給普通工人帶來的影響。透過實地採訪和資料分析,探討了科技發展與民生保障的平衡之道。文章建議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實現科技進步與社會和諧的共贏。
資訊來源:基於對全國多地無人工廠、無人駕駛專案實地調研,結合國家統計局資料及相關政策檔案,輔以企業、工人及專家訪談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