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錯:錯睡一人,錯留一人,錯殺一人,錯放一人,錯信一人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第一的梟雄,他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其麾下人才濟濟,正是在這些人才的輔佐下,曹魏才能力壓蜀漢與東吳,穩坐三國第一的位置。
然而曹操也不是看人永遠那麼準,他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他一生中就因為五次看走眼,留下了五大遺憾。
這五個讓曹操看走眼的人到底是誰?他們又讓曹操留下了什麼遺憾呢?
錯睡一人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其實梟雄也一樣。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就喜歡別人家的嬌妻美妾。他也因此被後世之人送了一個雅號,叫作“曹賊”。
其實,像曹操這種成功人士,有點小愛好實屬正常。只不過搞愛好也是要看人的,一個不好,就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正所謂“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聰明一世的曹操最終也在這件事上栽了跟頭。
建安二年,曹操親率大軍征討盤踞在宛城的張繡。張繡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不是曹操的對手,於是選擇了不戰而降。
人逢喜事精神爽,曹操一高興,就跑到張繡的營帳裡與其把酒言歡。你說曹操喝酒就喝酒吧,他喝多了出去方便的時候碰巧看到了張繡的嬸嬸。
興許是喝多了,曹操一看到張繡的嬸嬸,酒也不喝了,硬是拉著對方就往自己的營帳走,說什麼要和對方探討人生。
張繡左等右等,就是沒等到曹操。後來派人一打聽,自己的嬸嬸也不見了。這下張繡明白髮生了什麼。
正所謂“叔可忍嬸不可忍”,為了自己的嬸嬸,張繡決心與曹操拼命。張繡點起大軍,就衝向了曹操的大營。
那邊魏軍一個個喝得東倒西歪的,還沒明白髮生了什麼,就一個個身首異處。曹操聽到外面喊殺聲不斷,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張繡反叛了。
此時曹操清醒過來,立刻意識到張繡為何降而復叛。可惜此時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曹操只得落荒而逃。
曹操是逃出生天了,但是為了掩護他。他的長子曹昂、心腹愛將典韋、侄子曹安民都戰死沙場。麾下士卒更是損失慘重。
不過曹操並沒有吸取教訓,在消停了一陣子後,他又開始重拾自己的小愛好。這個小愛好,他一直保持了一輩子。
錯留一人
曹操用人,講究一個來者不拒。但凡有點本事的人,都能在曹操這裡混個一官半職。以至於曹操麾下,人才濟濟,他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可即使如此,曹操仍不滿足,他希望將天下人才一網打盡,好讓其他諸侯無人可用。因此他積極招攬人才,並將舉薦人才數量當作各地官吏的考核標準之一。
曹操萬萬沒想到的是,有些人才是帶“毒”的。這種人才,重用他只會害了自己。
建安十三年,曹操就招來了這麼一位人才。此人便是後來聲名大噪的司馬懿。
那時候的司馬懿還是挺恃才傲物的,他看不上曹操這個宦官的幹孫子。對於曹操把持東漢朝政十分不滿。因此,曹操多次徵召司馬懿入朝,都被司馬懿稱病拒絕了。
如果事情到此就結束了,那麼對曹魏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可惜曹操偏不,他是無法容忍一個不受控制的人才。於是他下旨,再次徵召司馬懿。並且特意強調,如果這次司馬懿還拒絕,那就將其處死,以免他為其他諸侯效力。
司馬懿一看,這刀都架到脖子上了,只能屈從。乖乖地到曹操手下做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操慢慢發現司馬懿此人城府極深,且才智出眾。弄得曹操都不敢重用他,但是又捨不得將其處死。
正是因為曹操的優柔寡斷,使得司馬懿後來有機會奪取曹魏大權,最終由其子孫篡奪了曹魏的皇位。
而這一切,都是當初曹操非要留下司馬懿所導致的。
錯殺一人
要說曹操一生錯斬、錯殺的人還挺多的。但是大多數人都無關痛癢,產生的影響並不大。唯獨一人,他的死讓曹操抱憾終身。這個人便是華佗。
華佗之死並非像《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是因為華佗劈開曹操的腦袋治病,被疑心病重的曹操給處死。
事實上,當華佗說需要對曹操的腦袋大刀闊斧的治療時,曹操只是聽著不悅,但是並沒有說什麼。畢竟曹操也明白,術業有專攻。華佗名氣大,自然是專業人士,他說要這麼治療,應該沒錯。
不過以曹操的性格,自然不會讓華佗對自己的腦袋做文章。於是他選擇讓華佗留在身邊,一旦頭疾發作,就讓華佗止痛。
這時間一長,華佗不樂意了。畢竟他是有追求的人,他覺得在曹操這裡整天做著治標不治本的事情,純屬浪費時間。更何況,他在曹操府上,就沒法雲遊四方,救治眾人。這和他理想是相違背的。
於是華佗以妻子重病為由,向曹操請了假,然後就一去不回。任憑曹操如何派人催促,他都百般推諉,死活不再回去。
曹操也是個暴脾氣,他被華佗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就和上次召見司馬懿一樣,曹操交代手下,如果華佗還是不肯來,就將他處死。
華佗也是硬氣,死也不回去。於是他被關入大牢,不久就處死了。
當時有人勸說曹操,說世上就一個華佗,就這麼處死他,以後就沒人給曹操治病了。曹操卻說:“我就不相信,沒了他華佗,我這病就無人可醫了?”
華佗死後,曹操的頭疾越來越嚴重,最後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然而遍尋名醫,卻無人可以醫治。此時曹操才後悔道:“悔不該當初,不該不聽勸告處死華佗的。我落得這個下場,純屬自找的。”
如果華佗當時還健在的話,曹操至少還能多活10年。曹操這也算是自作自受。
錯放一人
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誤便是“一留一放”。留的自然是司馬懿,而這放的就是劉備了。
其實,早在劉備投奔曹操的第一時間,程昱和國家就勸說曹操除掉劉備。他們認為劉備此人雄才大略,只是時運不濟,加上家底薄,才一直沒能混出個名堂。假以時日,劉備必定會成為曹操的心腹大患。
然而曹操愛惜人才的老毛病犯了。他覺得劉備屬於一流人才,如果運用得當,必定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因此他拒絕了二人的建議。
為了籠絡劉備,曹操也是下了功夫的。他不僅舉薦劉備為左將軍,而且出行與劉備同乘一駕馬車。吃飯則同坐一張草蓆。完完全全把劉備當作自己人。
如果曹操一直把劉備留在身邊,那劉備也翻不起什麼浪花。可偏偏曹操把劉備派了出去,這才給了劉備逃出生天的機會。
當時曹操和袁紹已經勢同水火,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雙方必有一戰。恰好此時走投無路的袁紹打算投奔袁紹。這勢必會使得袁紹的實力進一步提升。
由於曹操手下人手不夠用了,加上他也想讓劉備建立功勳,好給他升官。於是派劉備率軍去阻截袁術。
劉備在成功擊退袁術後,就賴在徐州不走了。他不僅擊殺了徐州守將車胄,還起兵響應袁紹。
恰好此時“衣帶詔”事發,曹操才知道劉備也參與其中。曹操咬牙切齒地說道:“劉大耳,我待你不薄,你卻恩將仇報。我不取汝首級,我就不姓曹。”
雖然曹操的大軍擊敗了劉備,但是卻沒能生擒他。劉備先是歸附袁紹,後來又逃到劉表那裡。最後乾脆自立門戶,與東吳結盟,在赤壁大敗曹操。後來又在漢中再次大敗魏軍,建立蜀漢。
要說曹操此生最痛恨誰,那必須是劉備了。曹操一片真心,卻換來了劉備的背叛。最終養虎為患,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因此劉備才能與司馬懿並列曹魏的兩大心腹大患。
錯信一人
前面提到劉備與東吳結盟,在赤壁大敗曹操。整個赤壁之戰中,起到最關鍵作用的,不是諸葛亮,不是周瑜,更不是魯肅、劉備等人,而是黃蓋。
曹操之所以會大敗而歸,就是因為錯信了黃蓋。
當時曹操麾下兵馬20萬,號稱八十萬。而孫劉聯軍的兵力僅有五萬人。孫武聯軍想要與曹操對抗,無疑是在以卵擊石。
弱勢的一方想要取勝,唯有使用計謀。
周瑜先和黃蓋上演了一出苦肉計。周瑜以黃蓋違反軍令為由,將其鞭撻。然而黃蓋趁機派人聯絡曹操,表示願意在戰場上臨陣倒戈,以此報復周瑜。
畢竟周瑜和黃蓋的戲演的太真了,曹操不得不信。
結果,黃蓋趁著兩軍交戰之時,指揮一批快船佯裝投奔曹操。其實這些船上盡是柴草之類的易燃物,還潑滿了香油。當快船接近曹操的戰船,黃蓋立刻命人點燃。
由於曹操的戰船全都首尾相連,於是被黃蓋這麼一把火全燒了。曹操損失慘重,落荒而逃。
要不是黃蓋,赤壁之戰的結局將會是曹操大勝而歸。後面也不會有什麼“三分天下”,司馬懿也就沒有登場的機會了。
可以說,曹操因為錯信黃蓋,以至於功敗垂成,為曹魏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參考資料:
《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