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85後小夥當了非洲酋長,封地百畝一夫多妻,如今過得怎樣了
2021年,奈及利亞機場候機大廳裡,一箇中國面孔的年輕人正收拾行囊準備登機。他叫孔濤,是個地地道道的河南娃,卻有著一個令人意外的身份——非洲酋長。
不是在做夢,這事兒是真的。一個85後的河南小夥,愣是在異國他鄉當上了酋長,還被賞賜了百畝良田,甚至連一夫多妻的”特權”都有。啥感覺?說出來怕是連他自己都覺得像在演電影。
十年了,從踏上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孔濤就沒想過自己會有這樣的際遇。此刻站在機場,看著窗外熟悉的風景,往事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裡翻湧。
“老孔,真捨不得你走啊!”幾個當地工人紅著眼圈來送行。這一幕讓孔濤心裡一陣酸楚,十年來,他見證了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鐵路專案,到後來的基建工程,處處都留下了中國工程師的汗水。
“你可是我們這兒第一個外國酋長,這一走,可不能把我們給忘了!”當地人半開玩笑地說。孔濤笑著點點頭,心裡卻滿是感動。這哪是什麼酋長不酋長的事兒,分明是這些年建立起來的真摯情誼。
要是擱在十年前,打死他也想不到,自己會在非洲這片土地上紮根這麼久。更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還成了當地的酋長,這事兒要是說給國內的朋友聽,估計都得驚掉下巴。
臨行前,他特意去工地轉了一圈。那片自己種的菜園還在,蕃茄藤子爬得老高。想當年為了解決伙食問題,自己可沒少在這兒倒騰。現在工地上的中國工人們還在種著,園子比當年更大了,品種也更豐富了。
登機提示響起,孔濤深深看了眼窗外的阿布賈吉瓦。這片熱土見證了他從一個懵懂的年輕工程師,到被尊為酋長的蛻變。十年光陰,不僅是他個人的成長史,更是中非友誼的生動寫照。
“85後河南小夥成非洲酋長”,這話說出去確實夠震撼。但真正讓人動容的,不是這個頭銜有多響亮,而是這個普通的中國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在異國他鄉書寫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你可能會問:這個河南小夥兒到底是怎麼當上非洲酋長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要說這酋長當得也是夠戲劇的。2019年4月21日這天,在奈及利亞阿布賈吉瓦地區,上演了一場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授封儀式。
現場氣氛那叫一個隆重,全球媒體的直播鏡頭都對準了這位特殊的主角——一個來自河南的85後小夥。孔濤穿著一身白袍,怎麼看都覺得不太真實。
“要不是親眼所見,誰敢相信啊?”當地村民們議論紛紛,”一箇中國人,居然成了咱們的酋長!”
這事得從土皇穆薩說起。在非洲,酋長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當的。這是一個集政治、宗教、文化於一身的重要角色,地位比政府官員都要受人尊敬。穆薩不僅給了孔濤酋長的頭銜,還給開出了相當誘人的條件:百畝良田,外加一夫多妻的特權。
擱在別人身上,這待遇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但孔濤卻出人意料地婉拒了這些”福利”。
“我家裡有老婆孩子,這多妻的事兒就算了吧。”孔濤笑著說,”至於那些土地,還是留給需要的人吧。”
這一席話傳開後,當地人更是對這個中國酋長刮目相看。在他們看來,一個外國人能如此尊重當地傳統,又不貪圖私利,這份情懷著實難得。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的新酋長!”村民們經常這樣向外人介紹孔濤,言語中滿是自豪。
授封儀式結束後,孔濤並沒有因為這個頭銜就改變自己的作風。他依舊和工程隊的兄弟們一起吃飯、工作,就連說話的語氣都沒變。
“當了酋長最大的變化是啥?”有記者問他。
“責任更大了。”孔濤認真地說,”這不是一個榮譽稱號,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確實,在當地人眼裡,孔濤的酋長身份可不是擺設。他帶領團隊持續推進工程建設,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基礎設施。漸漸地,在他的努力下,村鎮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生活水平也在穩步提升。
“你知道為什麼他能當上酋長嗎?”一位村民這樣說,”因為他是真心實意為我們這裡的發展著想的人。”
這話說得不假。在非洲這片土地上,不是什麼人都能贏得當地人的認可。孔濤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靠的可不是什麼運氣,而是實打實的付出和真誠。
但說到底,這個故事最打動人的,或許就是這個普通的河南小夥,在異國他鄉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什麼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而這一切,要從幾個月前的那場危機說起…
說到底,孔濤能當上酋長,還得從2018年那場工程危機說起。那會兒鐵路專案剛開工,就碰上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原定的路基區域根本找不到合適的泥土資源。
工程進度卡住了,整個團隊都犯了愁。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要是找不到好料子,整個鐵路工程就得停擺。
“走,咱們自己去找!”孔濤二話不說,帶著團隊開始了”尋土之旅”。
幾天下來,可把他們給累壞了。非洲的太陽那叫一個毒辣,可孔濤和團隊硬是頂著高溫,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勘探。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離工地幾公里外發現了理想的泥土資源。
“太好了!這下工程有救了!”團隊都樂壞了。可誰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當地村民一看這些外國人要挖他們的地,立馬就不樂意了。你還別說,在奈及利亞這邊,真不是你想挖就能挖的。這事得過酋長這一關。
無奈之下,孔濤只好去拜訪當地土皇穆薩。說實話,頭一次見酋長,他心裡也直打鼓。但為了工程進度,他還是鼓起勇氣,詳細解釋了鐵路建設的意義。
“這條鐵路建成後,不僅能解決就業問題,還能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能讓老百姓出行更方便。”孔濤說得誠懇。
穆薩聽完若有所思:”你說的都不錯,但我怎麼確定你們真的只用這些地?”
這下孔濤來了精神:”要不這樣,我親自帶您去看看?咱們一起丈量,您看中哪塊地,我們就用哪塊!”
就這樣,孔濤帶著酋長,一步一步地丈量土地。不光如此,他還把每棵樹都數得清清楚楚。這份認真勁兒,讓穆薩大為感動。
“中國人,講信用!”穆薩連連點頭。從那以後,村民們對這幫中國工程師的態度都變了。
工程重新開工後,孔濤帶領團隊嚴格遵守承諾,幹一點是一點,生怕破壞了當地環境。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讓穆薩對他越發欣賞。
“你知道嗎?”有一天,穆薩突然問孔濤,”我們這兒還缺一個酋長。”
孔濤愣住了,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會收到這樣的邀請。
從那以後,鐵路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工程的進展帶動了當地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這裡找到了工作機會。村子的面貌也在悄然改變,新修的道路、整齊的房屋,處處都能看到發展的痕跡。
這些變化,都要從那場意外的”尋土之旅”說起。而這一切的背後,又何嘗不是一個85後河南小夥在異國他鄉的奮鬥史?
要說孔濤是怎麼在非洲站穩腳跟的,那可又是另一個精彩的故事了…
說起孔濤剛到非洲那會兒,那叫一個水土不服。
奈及利亞靠近赤道,常年溫度30度以上。這對一個河南娃來說,簡直就是地獄難度。幹活的時候,汗水嘩嘩地往下流,蚊蟲叮咬更是家常便飯。
但這都不是最難熬的。真正讓人傻眼的是這裡的物價,簡直離譜到家了!
“一碗普通的米飯要賣到將近100塊人民幣,這誰頂得住啊?”孔濤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忍不住直搖頭。要知道這可是在一個農業國家,物價卻比國內一線城市還貴,這反差屬實讓人難以接受。
語言不通更是個大麻煩。雖說奈及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可當地人日常交流用的都是本地方言。你跟他說英語,他跟你說方言,那場面,光是想想就尷尬。
“不行,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孔濤暗下決心,開始自學當地最常用的蒙薩語方言。
別人下班休息,他掏出小本本記單詞;工地吃飯的時候,逮著當地工人就問這問那。就這樣熬了幾個月,總算能跟當地人正常交流了。
“這小夥子真有意思,蒙薩語說得比我們還溜!”當地人都被他這股勁兒給逗樂了。
解決了語言問題,吃飯問題又來了。天天吃不慣的飯菜,錢包也遭不住啊!孔濤一琢磨,乾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得了。
工地附近有塊空地,他直接開墾成了菜園子。蕃茄、黃瓜、辣椒,樣樣俱全。這一招不要太妙,不僅解決了伙食問題,還讓其他中國同事也跟著沾光。
“老孔現在是咱們工地上的’非洲通’了!”同事們打趣道。可不是嘛,從語言到生活,從工作到文化,他是真真切切地融入了這片土地。
菜園子漸漸成了工地上的一道風景,不少當地人也來取經,想學學種菜的技巧。孔濤來者不拒,手把手地教,這一來二去,和當地人的關係更近了。
“你說咱們中國人,去哪兒都能活得明白,這是為啥?”有人問孔濤。
“還不是被逼出來的!”孔濤笑著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就這樣,一個河南小夥在異國他鄉,硬是把日子過出了新花樣。從最初的水土不服到後來的得心應手,從語言不通到變身”非洲通”,這轉變的背後,是實打實的努力和智慧。
不過說到底,孔濤能有今天這番成就,還得從他的求學經歷說起…
說起孔濤的求學之路,還真是一段勵志故事。
在河南濮陽清豐縣,孔濤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娃。他爸媽都是當地的公職人員,雖說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
“從小到大,就沒見過他惹過啥事。”鄰居們都說,”整天就知道抱著書本啃,跟個小書蟲似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考時孔濤考出了好成績,直接考進了北京交通大學。要知道,在當時的清豐縣,能考上北京的重點大學可不是件容易事。
大學裡,孔濤學的是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別人週末出去玩,他就泡在實驗室裡。這份專注,為他後來走上非洲工程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研究生畢業後,孔濤加入了中國土木工程公司。公司業務遍佈全球,新人一般都想留在國內混個幾年再說。可孔濤不一樣,入職第一年就主動請纓去非洲。
“你瘋了吧?”父母一聽就急了,”非洲那麼遠,條件那麼艱苦,你去幹啥?”
“爸媽,現在是我們年輕人大展身手的好時候。”孔濤堅定地說,”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自己學的本事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父母雖然擔心,但看到兒子這麼有主見,也只好支援他的決定。臨走那天,老爸特意買了個大揹包,老媽往裡面塞滿了零食和藥品。
“記得照顧好自己,要是混不下去就回來。”父母紅著眼眶說。
誰能想到,這一去就是十年。從懵懂的畢業生到獨當一面的工程師,從普通的中國小夥到備受尊敬的非洲酋長,孔濤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什麼叫追夢無悔。
有人說,85後是幸運的一代,趕上了中國發展最好的時期。但孔濤的故事告訴我們,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無論是在國內刻苦求學,還是在異國他鄉打拼,都需要那份永不言棄的堅持。
現在的孔濤,雖然已經回到了祖國,但他在非洲的故事卻永遠留在了那片熱土上。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擔當,也為中非友誼書寫了動人的一筆。
這不僅是一個河南小夥的個人傳奇,更是中國新一代年輕人走向世界的縮影。而這樣的故事,還在繼續上演…